[编者按]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从内蒙古代表团到青海代表团,在讲话中提及了多个红色故事。一个个红色故事串联起了有关青春、奋斗、奉献的记忆,昭示了共产党人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吉林省是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百年来,白山松水间留下了无数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一处处革命旧址,就是开展党史教育丰富生动的教科书,一个个红色故事,就是淬炼党员干部初心使命最好的营养剂。
今天,是吉林大地的一位优秀儿女牺牲55周年纪念日。这位拦惊马救儿童壮烈牺牲的著名烈士,曾被评为“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他就是“人民的好儿子”——刘英俊。
刘英俊:用生命谱写一曲爱民之歌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然而生命的光焰却因不同的个体而产生不同的亮度与光彩。当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目标相一致、与人民的利益相结合,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年3月15日清晨,佳木斯还是一片冰天雪地,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重炮连战士刘英俊与战友们沿着佳木斯市郊公路出去训练。刘英俊驾驭的那辆炮车的辕马被在此经过的载重汽车喇叭声惊吓,突然调头狂奔。当时,正是上班上学的高峰时段,公路上车来人往,情况危急。在这险要关头,刘英俊用肩膀猛扛狂奔的惊马脖子,迫使惊马拐上了公路左侧的小道,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可是惊马在满是积雪的小道上还在奔跑,刘英俊紧拉缰绳被马拖着跟跑,就在这时,刘英俊发现小道的前方有六个孩子被惊马吓呆了,如果马车冲过去,孩子就会有生命危险,此时的刘英俊不顾个人安危,把缰绳在右手腕缠了几道,猛力一拉,战马前蹄腾空而起,他左手撑住辕杆,双脚猛蹬马后腿,迫使马倒车翻。翻倒的马车仅距孩子们3米远,孩子们得救了,可是刘英俊却被翻倒的马车压住胸部,倒在了血泊之中,献出了年仅21岁的生命。
刘英俊当年救下的六名儿童
刘英俊能在危急时刻舍己救人,源自于他对党和人民发自内心的真诚挚爱。
刘英俊,年农历四月八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东郊八里堡一个废弃的破窑洞里。家里期盼着生活兴旺、和顺,给他起名叫“兴顺”。虽然父母勤劳节俭、日夜操劳,但在那兵荒马乱的动荡年代,刘家的日子还是果不饱腹、衣不遮体。不满周岁的弟弟被闯入家里抢东西的国民党兵摔出老远,凄惨而死。如此的苦难在刘英俊幼年的心里埋下了深深的印记。
年10月长春解放。刘英俊一家在人民政府的帮助下盖了新房子,勤劳的爹娘开荒种地,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年夏天,刘英俊上学了,他的堂兄给他起了一个响亮的学名“刘英俊”。
刘英俊的娘深情地对他说:“咱家祖辈没有一个人念过书,如今你能上学,多亏共产党、毛主席,你可要好好念书呀!”刘英俊坚定地表示:“俺一定做个好学生”。
上学后的刘英俊爱好广泛,他喜爱画画、收集英雄人物故事、画像和材料,把收集的图片材料分类装订了好几大本子,在封面上他郑重地写下:画英雄、学英雄、做英雄。对英雄的崇拜根植于他的内心。
年7月16日,刘英俊在打扫教室时捡到了一块怀表,他急忙交给班主任老师。失主是一位夜校学员,送来了感谢信。刘英俊拾金不昧的品行,受到了二道区共青团的表彰和长春市共青团的通报表扬。年4月30日下午,刘英俊发现邻居郭玉珍家着火了,他不顾危险冲进去抢搬东西,直到大火扑灭才回家。
年6月17日,17岁的刘英俊写了入伍申请书,他到二道区人武部申请当兵,人武部的马政委说:你是独生子,年龄也不够,不能接收你。但他带着母亲一次次去申请,征兵的同志终于被他的执着与赤诚感动了,同意接收他。他激动地在日记上写下了誓言:虽然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生命的宝贵比不上祖国的明天更宝贵。只要我一心一意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真理,哪怕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失去了自己的青春,我也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是光荣的、幸福的!
刘英俊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喂马、遛马、打扫马厩。但他恪尽职守驯马爱马,研究马的习性,主动承担烈马的驯驭任务,苦活、累活、险活抢着干,在平凡的工作中默默践行着自己的誓言。
在训练之余,刘英俊以雷锋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在劳动中苦干实干。他是班里的生产能手,主动帮助体力弱的战士完成劳动任务。中间休息时,他承担了为战士烧开水、解决战士喝生水拉肚子的问题。他还积极出墙报、制作语录宣传牌、表演快板书,为活跃连队文化生活尽自己的力量。
刘英俊热情为当地群众服务,给多名军烈属老人买粮、挑水,把井口边的冻冰刨掉垫上沙子,防止冰滑出现危险。他主动为永安小学校三年一班和二班当课外辅导员,给孩子们讲杨靖宇将军的事迹,领孩子们拜祭西林公园的烈士纪念塔,给孩子们念碑文,他还用自己有限的军贴给孩子们买课外读物,引导孩子们爱党爱国的情怀。刘英俊做好事从不留真名,后来群众知道了问他为啥留假名子,他只是笑笑说:我这是向雷锋同志学习。
年7月,刘英俊被选派到师炮兵训练队学习,获3项优秀,4项良好的考核成绩。这年8月,牡丹江发洪水,部队前往执行抗洪抢险任务。此时的他正患神经性皮炎、关节炎,脖子上还长了个疖子。领导不让他参加抢险,让他休息。他就一头钻进厨房主动去工地送饭。驻地到河堤10多里路,刘英俊挑着一百多斤担子,在泥泞的道路上一瘸一拐地走着。担子压在皮炎患处,钻心地痛,他忍着疼痛,加快了脚步,就为让大家能吃上热菜热饭。到了工地,趁大家吃饭的间隙,扛起70多公斤重装满泥土的沙包就向江堤跑去,一连扛了很多袋。同年10月,刘英俊同集训队的战友到六七里外的生产队背黄豆,因为路远每人每天只能往返3次,可他却背了4次。为了丰富部队的政治宣传和文艺生活,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制幻灯机,自画幻灯片,自编解说词,自己放映,自己解说。先后绘制了23部多张幻灯片,还经常背着幻灯机到连队各执勤点巡回放映。他就是这样勤奋好学,积极工作,勇挑重担。他曾经在一封信里写道:“……一个人无论是活多长时间,他的死,只要是献给党的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那就是无限光荣的,有代价的。雷锋能,我也能,请相信我吧,一百个能!”
长春市英俊公园的刘英俊拦惊马塑像
刘英俊是把自己深植于人民之中、服务人民、贡献人民的英雄人物。他普通平凡、默默无闻,但他内心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身体力行这种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贯穿与他生命的始终。
年,邮电部发行的刘英俊纪念邮票
刘英俊牺牲后,当地群众主动为他请功。年4月12日,刘英俊所在的师党委作出了《关于开展学习刘英俊活动的决定》。7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人民的好儿子》,高度评价了刘英俊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社论结尾是一句非凡的口号:“人民的好儿子——刘英俊同志万岁!”
刘英俊牺牲已经55年了,他的名字和事迹依然在人民心中流传,他爱民的壮举依然被人民铭记。这是因为他始终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用短暂的一生践行了他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奉献的铿锵誓言。
主办: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承办:宣传教育处责任编辑:于丽娜陈磊韩师光
更多精彩请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