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疖症状
疖严重
疖手术
疖治疗
良性疖
疖术后

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疖病医案一则

汗斑症状具体有哪些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ChengGongAnLi/m/19885.shtml

靳某某,女,38岁,.5.24初诊。

主诉:反复背部生疖年余。

病史:1年来背部反复生疖,初起不以为然,几日即可自愈,如此反复日久,始觉异常,故而四处求医,内服外用,皆未能根除,现又复作,慕名前来。刻下:背部生疖,患处灼痛,颜面痤疮,伴口苦口干,纳寐、二便尚可,舌淡红苔黄,脉沉。

处方:桂枝汤加减。

桂枝15g赤白芍各15g生甘草5g

白鲜皮20g地肤子20g(布包)败酱草15g

紫花地丁12g蒲公英12g野菊花12g

丹皮9g生地12g谷麦芽各12g

陈皮12g

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

二诊(.5.31):背疖疼痛减轻,诸症减缓,仍口干口苦,舌淡红苔薄黄,脉沉,予上方加石斛12g,续服7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6.7):背疖已消,痤疮略退,晨起口稍干苦,舌淡红苔薄黄,脉沉。予上方去败酱草、谷麦芽,改地肤子15g、蒲公英15g、野菊花15g、丹皮12g、生地15g,加土茯苓20g、鸡内金15g,再服14剂后,患者背部皮肤复常,背疖未再复发,颜面痤疮已消大半。再守方加减调治月余后诸

症悉平。

按语:疖指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以突起根浅、色红、灼热、疼痛为特征,其中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者为疖病。“疖”之病名首出于葛洪《肘后备急方》:“热肿疖,彤胶数涂,一日十数度即瘥。”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疖候》说:“肿结长一寸至二寸,名之为疖。亦如痈,热痛……亦是风热之气,客于皮肤,血气壅结所致”,提出了疖的特征及病机。

本案湿热蕴肤,血气壅结,营卫不和,故发为疖、颜面痤疮;气血郁而化热,不通则痛,故局部灼痛;热盛伤津,则口干口苦;苔黄亦为热盛之象。吾师投以“经方之魁”桂枝汤调和营卫,并随机化裁加入清热解毒、除湿凉血之品。方中桂枝配芍药调和营卫,其中赤芍配丹皮、生地清热凉血,白芍配生地滋阴养血;又合外科经典方五味消毒饮之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三味,《本草汇言》云野菊花“破血疏肝,解疔散毒”,《滇南本草》云蒲公英“敷诸疮肿毒,疥癞癣疮;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疬结核”,《本草纲目》云紫花地丁“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疬,无名肿毒,恶疮”,皆为外科要药;败酱草、生甘草清热解毒,甘草兼护中气,调和诸药;白鲜皮、地肤子祛风除湿,吾师治疗皮肤病时常用此药对,疗效确切;疖病反复发作,日久多损耗气血,故以陈皮、谷麦芽健脾益胃,以资化源,固后天之本。诸药合用,湿热得除,气血可散,营卫调和,病望瘥矣。

二诊效显,诸症减轻,仍口干口苦,阴伤未复,守方加石斛以增养阴清热之力;三诊时背疖已消,疖病告缓,然颜面痤疮日久难消,虑应增强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养阴凉血之力,遂加大地肤子、蒲公英、野菊花、丹皮、生地剂量,并易败酱草、谷麦芽为土茯苓、鸡内金,药后背疖尽消未再复作,续守前法随症加减调治月余而诸症皆除。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xiaoqiq.com/jzl/66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