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疖症状
疖严重
疖手术
疖治疗
良性疖
疖术后

中西医外科精讲免费送

医治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08/5441088.html

细目一中医外科命名

疾病的命名原则

发病部位+疾病特征

细目二发病机理

阴阳失调是根本原因。总的病机:局部的气血凝滞,营气不从,经络阻塞,以致脏腑功能失和。

细目三辨证

一、阴阳辨证

辩证内容

发病缓急

急性发作

慢性发作

病位深浅

病发于皮肉

病发于筋骨

皮肤颜色

红活焮赤

紫暗或皮色不变

皮肤温度

灼热

不热或微热

肿形高度

肿胀形势高起

平塌下陷

肿胀范围

肿胀局限,根脚收束

肿胀范围不局限,根脚散漫

肿块硬度

肿块软硬适度,溃后渐消

坚硬如石或柔软如棉

疼痛感觉

疼痛比较剧烈

不痛、隐痛或抽搐

脓液稀稠

溃后脓液稠厚

稀薄或纯血水

病程长短

病程比较短

病程比较长

全身症状

初起常伴有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症状渐次消失

初起一般无明显症状,酿脓期常有骨蒸潮热、颧红,或面白、神疲、自汗、盗汗等症状,溃后尤甚。

预后顺逆

易消、易溃、易敛,预后多顺(良好)

难消、难溃、难敛,预后多逆(不良)

总结

阴阳辨证既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又是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辨别诊治外科疾病,首先辨清阴阳属性

二、辨肿

热肿

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焮热疼痛,肿势急剧。常见于阳证疮疡,如疖疔初期、丹毒等。

寒肿

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暧则舒。常见于冻疮、脱疽等。

风肿

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常见于痄腮、大头瘟等。

湿肿

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疱,破流黄水,浸淫皮肤。常见于股肿、湿疮等。

痰肿

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生,不红不热,皮色不变。常见于瘰疬、脂瘤等。

气肿

皮紧内软,按之凹陷,放手复原,不红不热,或随喜怒消长。常见于气瘿、乳癖等。

瘀血肿

肿而胀急,病程较快,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至消退。常见于皮下血肿等。

郁结肿

肿势坚硬如石,表面不平,状如岩突,推之不动,界限不清,不红不热。常见于乳岩、失荣、肾岩等。

实肿

肿势高突,根盘收束,常见于正盛邪实之疮疡。

虚肿

肿势平坦,根盘散漫,常见于正虚不能托毒之疮疡。

三、辨痛

热痛

皮色焮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见于阳证疮疡。

寒痛

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见于脱疽、寒痹等。

风痛

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遇风则剧。见于行痹等。

气痛

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见于乳癖等。

湿痛

痛而酸胀,肢体沉重,按之出现可凹性水肿或见糜烂流滋。见于臁疮、股肿等。

痰痛

痰痛疼痛轻微,或隐隐作痛,皮色不变,压之酸痛。见于脂瘤、肉瘤等。

化脓痛

痛势急胀,痛无止时,如同鸡啄,按之中软应指。多见于疮疡成脓期。

瘀血痛

初起隐痛、胀痛,皮色不变或皮色暗褐,或见皮色青紫瘀斑。见于创伤或创伤性皮下出血。

四、辨痒

风胜

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不致化腐,多为干性,如牛皮癣、白疮、瘾疹等。

湿胜

浸淫四窜,黄水淋漓,最易沿表皮蚀烂,越腐越痒,多为湿性,如急性湿疮,脓疱疮。

热胜

皮肤隐疹,焮红灼热作痒,或只发于裸露部位,或遍布全身。如接触性皮炎。

虫淫

浸淫蔓延,黄水频流,状如虫行皮中,其痒尤甚,最易传染,如手足癣、疥疮等。

血虚

皮肤变厚、干燥、脱屑,很少糜烂流滋水,如牛皮藓、慢性湿疮。

五、辨脓

辨脓的有无

1.有脓:按之灼热痛甚,以指端重按一处其痛最甚,肿块已软,指起即复(应指),买来数者,为脓已成。

2.无脓:按之微热,痛势不甚,肿块仍硬,指起不复(不应指),脉不数者,为脓未成。

辨脓操作方法

按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B超等。

细目四治法

内治法

消法

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

托法

适用于外疡中期即成脓期。

补法

此法则适用于溃疡后期。

外治法

药物

疗法

膏药

1.适应证:一切外科疾病初起、成脓、溃后各个阶段。

2.用法:(1)太乙膏、千捶膏均可用于红肿热痛明显之阳证疮疡,为肿疡、溃疡的通用方。(2)阳和解凝膏用于疮形不红不热,漫肿无头之阴证疮疡未溃者。(3)咬头膏具有腐蚀性,功能蚀破疮头,适用于肿疡脓成,不能自破,以及患者不愿接受手术切开排脓者。

油膏

1.适应证:适用于肿疡、溃疡、皮肤病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以及肛门病等。

2.用法:

(1)肿疡期:金黄膏、玉露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散瘀化痰,适用于疮疡阳证;冲合膏有活血止痛、疏风驱寒、消肿软坚的作用,适用于半阴半阳正;回阳玉龙膏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阴证。

(2)溃疡期:生肌玉红膏,活血去腐、解毒止痛、润肤生肌收口,适用于一切溃疡,腐肉未脱,新肉未生之时,或日久不能收口者;红油膏,防腐生肌,适用于一切溃疡;生肌白玉膏,润肤生肌收敛,适用于溃疡腐肉已净,疮口不敛者,以及乳头皲裂、肛裂等病。

手术

疗法

1.切开法:适用于一切外疡,不论阴证、阳证,确已成脓者。

2.火针烙法:指将针具烧红后烫烙病变部位,以达到消散、排脓、止血、去除赘生物等目的的一种疗法。

3.砭镰法:适用于急性阳证疮疡,如下肢丹毒、红丝疔、疖疮痈肿初起、外伤瘀血肿痛、痔疮肿痛等。

4.挂线法:用普通丝线或药制丝线或纸裹药线或橡皮筋线等来挂断漏管或窦道的治疗方法。适用于疮疡溃后,脓水不净,虽经内服、外敷等治疗无效而形成漏管或窦道者;或疮口过深,或生于血络丛处,而不宜采用切开手术者。

其他

疗法

1.引流法:指在脓肿切开或自行破溃后,运用药线、导管或扩创等使脓液畅流,腐脱新生,防止毒邪扩散,促使溃疡早日愈合的一种治法。

(1)药线引流:指用药线进行引流。适用于溃疡疮口过小、脓水不易排出者,或已成漏管、窦道者。

(2)导管引流:指用导管进行引流。适用于附骨疽及流痰、流注等脓腔较深、脓液不易畅流者。

(3)扩创引流:指应用手术的方法来进行引流。大多用于脓肿溃破后有袋脓现象,经其他引流、垫棉法等无效的情况。适用于痈、有头疽溃后有袋脓或脂瘤染毒化脓等。

2.垫棉法:指用棉花或纱布折叠成块以衬垫疮部的一种辅助疗法。适用于溃疡脓出不畅有袋脓者,或疮孔窦道形成脓水不易排尽者,或溃疡脓腐已尽、新肉已生,但皮肉一时不能黏合者。

3.药筒拔法:适用于有头疽坚硬散漫不收、脓毒不得外出,或脓肿已溃、疮口狭小、脓稠难出、有袋脓者,或毒蛇咬伤,肿势迅速蔓延,毒水不出者;或反复发作的流火等。

作者简介

李闯,医院主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内科学研究生,擅长中西医结合各科病症的诊断与治疗,多年从事中医、中西医专业教学,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讲课风格独特,紧扣考点,生动活泼,深受广大考生欢迎。

内容简介

中西医外科学课程

通过这个专栏,你会得到:

1、中西医外科学精讲班课程

2、对考试重点,难点把握更加准确。3

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xiaoqiq.com/jss/65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