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联结与连接
孟德宏
王西敏是我大学室友。他两周前问到我这个问题。好基友的问题必须重视,所以我认真地对这个问题想了两周才敢回答,也不敢说回答的有多好,但是确实尽力了。下面的分析供西敏和对该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一)词典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如下:
1.链接:指在计算机程序的各模块之间传递参数和控制命令,并把它们组成一个可执行的整体的过程:新闻链接。
“链接”这个词比较容易分析,所以就在这里先解释了。
从《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来看,该词是网络中常用的词语,主要是指利用技术手段将网址、文字、图片等与相应的网页联系起来,通过点击网址、文字、图片等就可以出现网页页面。这个词目前在年轻人中间有进一步泛化使用的趋势,开始与“连接”和“联结”两个词慢慢进行混用。
我的理解是,这既与年轻人刻意进行词语陌生化处理,以取得间离效果而造成一种语言自我实现的满足感有关,也与汉语谐音现象而造成词语输入时的联想失误有关。
2.联接:见“连接”。
3.联结:结合(在一起):画一条线把这两点联结起来;锦州是联结东北和华北的战略要点。
4.连接:?(事物)互相衔接:山岭连接。?使连接:连接线路。
5.连结:见联结。
从上述《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来看,
1.“联结”在使用上优先于“连结”。
2.“连接”在使用上优先于“联接”。
(二)关于音节jie
考察一下今天汉语中的音节“Jie”就会发现,大多数语音为jie的汉字都有“交连”的意义。具体举证如下:
1.节(節):竹管相互交连的地方,就是竹节。
2.街:四通之路,即房屋相互交连的地方。
3.秸:茎秆交连的地方,泛指农作物的茎秆。
4.阶:《说文解字》解释说“陛也”。就是交连厅堂和地面的台阶。
5.界:不同区域相互交连的地方。
6.疥:交连于皮肤与外界之间的病症。
7.疖:词理同疥。
8.褯:交连婴儿身体和被褥的尿布。
9.藉:交连物品与盘盏的东西。本义是放置祭品礼品的衬垫物,最初是草做的垫子。后来指垫在身体和地面之间的草席。
10.介:夹在……之间。交连不同两个人的中间人。
11.皆:林义光先生《文源》解释这个字说这个字应该“从比从口”,“二人合一口”表示“佥同之象”。所以该字其实是“二口”交连于“同声”,也就是异口同声之义。
又因为汉语的音节数量有限,所以古代汉语词汇大多正反同词,通过声调的微调来加以区分,因此语音jie下,又包括一些表示“使……不交连”意义的词语。如:
12.戒:双手持戈使人与某物相隔离,即使二者不发生交连。
13.截:使(横向)相互交连之物失去联系。
14.揭:使(表里)相互交连之物失去联系。
15.解:使(内外)相互交连之物失去联系。、
总体上来说,“结”与“接”都含有“交连在一起”这个核义素。这是二者参与构词时容易混淆的语义原因所在。
(三)具体分析
对上述语言事实有了了解以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结”和“接”到底与哪些语素结合成词更有理据性就很容易了。
结:
《说文解字》解释为“缔也”。《易系辞下》有“上古结绳而治”的说法。所以,“结”的本义就是给绳子系上扣儿,就是打结的意思。比如“结绳”、“结网”这些词里的“结”。根据汉语造词异状同所的原理,“结”也可以作为名词,指的就是那个绳子的扣儿;今天的“打结”、“死结”、“领结”、“蝴蝶结”还在用这个义项。
由“系绾成结”这个本义,根据同状异所的相似性比喻造词路径,“结”又引申出“成长出”的意思。比如“结果”、“结瓜”等词。在这个路径下继续向前发展,又引申出“聚合”“聚拢”义,如“板结”、“郁结”、“凝结”。其中陶渊明的名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里表示“构建”义的“结”,本质上用的也是这个义项。这个义项用到“人”的身上,又催生出“组织”“联系在一起”的意思,如“团结”、“纠结”、“结伴”、“结义”、“结盟”、“结婚”。
从“结”的上述义项来看,其表示的“交连”义,本质上指的是像绳子被系在一起一样,所以往往指的是一种关“系”,大家注意哦,这个“系”其实就是绳子。这个词源意义,直接决定了“联结”要比“连结”这个词更合适。为什么呢?
联:
“联”的繁体字形为“聯”,从耳从丝会意。右边的这个字符,就是丝线绳索之义。所以,汉语双音化过程中,“联系”、“联结”都成词了。这种“联”,其实就是把冠冕等帽子一类的东西,套在耳朵上的两个绳索系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因此,带有“联”的词语,往往侧重于“结合成为一个整体而不可分割”的意思,尤其强调二者之间的“关系”的交连性。这样的词语如“联合”、“联军”、“联盟”、“联邦”、“联防”、“联运”等等。由此我们可以认为,
(1)从词源上看,“联结”好于“联接”。
(2)从理据上看,“联结”优于“连结”。
(3)从语义上看:“联结”强调的是心理空间上“关系”交连的主观性,抽象性,不可分割性。
接:
“接”字从手妾声,是个形声字。《说文解字》“接,交也”,指两个方面相互交触而会合。“接”既然从“手”会意,就说明这种“交”是一个具象的“相互交连”的动作。《孟子梁惠王上》有“兵刃既接”的用法,用的就是这个本义。成语“短兵相接”、“交头接耳”用的都是这个义项。“交”与“接”合二为一成词为“交接”。古代汉语中的“接”大多用的是该义项。后来,在这个意义基础上,慢慢引申出“连接”、“接续不断”的义项,如“连接线路”、“接二连三”。继而又慢慢引申出“接近/靠近”、“接替/替代”、“收到”“迎接”这些新的义项,上述诸义项的例证如:“接近群众”、“接班人”、“接收信件”、“接待客人”等。
从“接”的上述义项来看,其表示的“交连”义本质上指的是像以手传递东西一样所进行的一种物理形式的接续,该词强调的是交连的二者之间物理空间的“相互连接关系”。这种“连”接关系,用“连”字来表示非常清晰。
连:
“连”的繁体字形为“連”,从辶从車会意。从字面上看,就是“車”队行运接连不断的样子。所以,“连”所表示的交连,是一种“一个接一个”相接相续的样子。由此,带有“连”的交连,强调的是这种客观上“相接相续”的空间物理关系。这样的词语如:“连接”、“连续”、“连环”、“连理”、“连线”等等。由此我们可以认为:
(1)从词源上看,“连接”好于“联接”。
(2)从理据上看,“连接”优于“连结”。
(3)从语义上看,“连接”强调的是物理空间上“相接相续”交连的客观性,具象性,接续性。
(四)小结
1.链接:用于与网络相关的事物。
2.联结:表示“关系”交连的不可分割性,引申义多具有主观性,抽象性。
3.连接:表示“空间”交连的相接相续性,引申义多具有客观性,具象性。
4.联接:是“连接”的异形词。建议使用“连接”。
5.连结:是“联结”的异形词。建议使用“联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