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县果里镇
侯庄卫生院
卫生院概况
果里镇侯庄卫生院是一级乙等乡镇卫生院,其前身为侯庄镇卫生院(年3月,侯庄镇卫生院更名为果里镇侯庄卫生院)。卫生院位于果里镇吴磨新村,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业务用房平方米;设门诊、病房、国医堂、特检科、公共卫生等20个中层科室;病房开放床位30张;现有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等大型医疗设备;有职工47人,其中副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23人,初级职称15人,工勤人员2人。担负着东沙、西沙、玉皇阁、南王、东傅、面窝、西傅、吴磨、杨桥、马王、西龙、凤鸣、龙南等20个行政村2.5万余名群众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及公共卫生服务。
发展历程
侯庄卫生院建立于年,前身是设在龙南村的“龙凤联合诊所”。当时,有7间平房,7名医务人员。年8月,迁至现址吴磨新村,卫生院35间平房,人员16名医务人员,王立明任院长。后因王立明因病住院,公社派王兴谋任院长,苗永新任副院长。当时,房屋简陋,医疗设备也只有血压表、听诊器、体温计等。看病诊病就靠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主要治疗一般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药品主要是从索镇的县药材公司购进,治疗开方以中草药为主,西药抗生素主要是青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红霉素,感冒药主要是解热止疼片(APC)等,还有一些土方子比如用红糖、姜末、葱白熬水治疗感冒等。
年,新建门诊平房16间;年,扩建24间业务用房;年,新建职工宿舍18间;年,王希惠调入卫生院后,面对简陋的设施、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落后的设备及新员工入职,房屋更加捉襟见肘。他克服人力、物力、资金等困难开始整修、建设卫生院。年,新建二层门诊楼,局部为3层,面积约余平方米。打米深水井一口,对老化的用电线路重新进行了改造,新安装了供热锅炉、暖气和等公益设施。同时还安装了毫安的放射机,替换了旧的50毫安的放射机,新增日产B超机一台、血流变一台、脑电图仪一台和一辆救护车,让卫生院的配备更加完善。
至2年5月,对乡村医生实行“三制四统一”“一体化”管理,即“聘任制、工资制、退休制,统一财务、统一药品、统一人员、统一业务”,大村只保留一处集体卫生室,小村根据人口数和地理位置进行卫生室合并,如官东、官中、官西三村的卫生室合并,设在官中村;“四龙一凤”卫生室合并到龙南村称为“龙凤卫生室”。村卫生室的医生全镇范围内统一调配使用。
5年3月,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卫生院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具体办法是居民个人缴纳10元、各级财政补助5元,县镇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使用。村民在村卫生室就医报销12%。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补助和居民个人的出资逐年增加,居民在卫生室就医的报销比例也逐年增加,现在的报销为5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统筹、管理也由原来的县、镇级卫生主管部门管理,于年移交给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筹管理。
年6月,孙义调任侯庄卫生院院长,对卫生院硬件和软件都进行了升级,特别是对门诊、病房、国医堂、特检科、公共卫生、药房等重点科室都进行了改造提升。同年,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为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并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严重型精神病患者随访工作,每年通过医疗门诊、集市义诊、健康知识大讲堂、宣传栏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真正把健康知识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去。严格按照规范化接种门诊的工作要求,做好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积极宣传农村孕产妇分娩补助政策,免费发放叶酸,预防出生缺陷,开展孕产妇、儿童免费查体及访视工作。提高其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确保乡村医生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服务。
特色医疗
宫式脑针针灸科的特色治疗是宫式脑针,对于治疗疼痛、脑瘫、偏瘫、截瘫、肿瘤、皮肤病及部分内科疑难病等有针对性和明显的疗效。副院长巩向禄接诊的一名患者是一位68岁的老太太,患有老年痴呆症,24小时离不开家人照顾。老人家的症状之一就是不停地流口水,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老人流口水的症状几乎消失了。接下来,巩医生又继续用宫式脑针为她治疗老年痴呆症。“宫式脑针”不仅解除了群众的不少痛苦,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内痔注射疗法内痔注射疗法也是侯庄卫生院的一项医疗特色,至今已经开展了4年多,治疗手段比较成熟。这一疗法对于内痔的治疗效果相当明显,医生几分钟就施治完毕,过程中病人没有痛苦,治疗结束后,大约十来分钟病人就能下地行走,不用住院。副院长巩向禄曾接诊过一名教师患者,因为上课站立时间比较久,内痔经常会脱落出来。到侯庄卫生院实施注射疗法后,效果良好。
防“非典”抗“新冠”3年春天,国家发生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侯庄卫生院积极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成立了以院长李祖海为组长的“非典”防控领导小组,加强了对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的监控。防保站工作人员和临床一线工作人员不仅思想压力大,而且工作量也最大的。
年春节前后,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卫生院成立了以院长孙义为组长的领导班子,制定应对预案,进行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和培训,积极参与密切接触者的集中隔离转运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增设预检分诊、发热哨点,储备防控物资,严格落实各个环节值班情况,同时做好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控,在保证本单位正常防控的同时,按照县局统一部署,到桓台和博兴县交界处耿桥点进行夜间值班,到桓台县格林豪泰隔离点值班,派去的10名医护人员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确保每个环节都不出问题。
桓台县果里镇侯庄卫生院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单
副主任医师(基层):孙义、王玉荣
副主任护师:张秀景、贾月梅、耿艳、崔娟、周长英
桓台县果里镇侯庄卫生院历任院长
曾任院长:王立明、王兴谋、宋玉祥、田淑财宋丰水、于修业、于克治、朱广亮、于亦晋、王希惠、李祖海、郭纪会、徐立格、路国庆
现任院长:孙义
往事琐忆
我与侯庄卫生院的情缘
年,20岁的我从滕县卫校毕业分配到了侯庄公社卫生院。我记得7月14日那天,医院按排宋秀英同志骑自行车到县招待所(索镇)接我,她把我带到了当时在龙南村的公社卫生院报到。
没到卫生院时,我医院那样,有着平整的砖瓦房,职工宿舍干干净净,但是到了后,看到的却是又破又旧很不像样的7间土坯屋。当时,由苗永新主持工作,工作人员有张经春、张其祥、张翠华、张经开、张敏、宋秀英、张仲连。张经春、张仲连是中医,我和苗永新则是中西医结合。由于当时没有宿舍,我被安排住在一户村民家的小南屋里。每天一上班,先和大家一起打扫卫生,然后为村民诊病。当时,医疗设备缺乏、诊断技术靠听诊器和“望、闻、问、切”,常见病主要就是感冒发烧、胃炎、哮喘等,治病主要靠“一根针、一把草”即针灸、中草药、西药等,极少用到输液,手术顶多就是劈疖子。
年10月前后,领导安排我作为保健大夫随公社“出夫”队伍去了垦利县参加黄河南展工程。我和民工一样睡地铺、住工棚,一住就是几个月。我每天背着药箱带着止疼膏、去疼片、解热消炎的药品穿梭在黄河堤岸边,为干活的民工们诊疗。
年,钟希兰、朱光亮两位医生陆续来到卫生院工作。当时的医疗条件仍然是较差,老百姓若不是没办法了不会去看病,要是一旦叫大夫去家里看病,那都是病很重。当时,最常见的病就是肺气肿,肺心病、气管炎等,输液费用是1毛2分钱,还是由当时的合作医疗来出,老百姓不需要出钱。
年,侯庄公社卫生院搬迁,由龙南村搬到了现在的吴磨新村,王立明是搬迁后的第一任院长,虽然条件依然简陋,但比起在龙南村已经是有了很大的改观。卫生院盖了一排平房,诊疗室分两间屋,一共四张办公桌,大夫们都在屋里坐诊,病人来了找谁看都可以。医务人员也终于穿上了隔离衣。大约从年开始,卫生院又设立了一间小手术室,卫生院从只有外科发展到有了内科,刚开始做的是“割鸡眼”、粉瘤这样简单的手术,后来开始做阑尾炎、疝气手术,每个月做最多两台手术。搬迁后,院领导安排我到东营胜利油田的“”医院进修五官科,进修回来后,我还给患者做过割双眼皮的手术。
因为我是滕州人,“倪”姓在桓台境内极少,又由于口音问题,以直被大家称为“伊医生”。当时,国家一直提倡发展中医,我是正规学校毕业分配来的,专业知识中西医兼顾,我善于学习,注意总结经验,医学理论知识扎实,医术相对高些,又加上我对来看病的患者像对待亲人那样的热情耐心,所以,深受群众的欢迎。记得有一次去东沙村出诊,遇到了一个病人,由于医疗设备条件所限,没有办法为病人检查他是精神病,还是癫痫病。之前,医院看过,始终看不好。我为他开了中药方,让他服用3天。3天后,这个病人到卫生院找到我非常激动地对我说:“吃了你开的药效果很好。”
年,同在侯庄卫生院工作的妻子张敏,医院进修妇产科,她进修结束回院后,卫生院增加了妇产科。年,我被任命为副院长。年,我到县“五七红校”进修中医,为期一年。
年,王兴谋任院长期间,新建了门诊平房16间。年,王兴谋、苗永新、沈希莲退休,我被借调到桓台卫校当班主任,成为桓台卫校的第一任任课教师。在我任教的两年时间里主要教西医病理,后来教内科,还举办了一期乡村医生培训班。虽然暂时不在卫生院上班了我还是会经常回卫生院看看,也给找上门来的病人看看病。
年,我被调到耿桥卫生院任院长。年,调桓台县卫生局工作,曾任医政股长、副局长、局长。(倪印来供稿)
医院工作的26年
我叫张翠华,年毕业于淄博二十二中(卫固)。年5月1日,到“龙凤联合诊所”(前身是龙南村私人诊所“万春堂”)上班。联合诊所起初设在龙南村张经春家的两间西屋里,一间为药房,另一间作诊室;人员有小龙庄的苗永新,龙南村张仲连、张经春、尹奉章、张经开和龙北村的我,负责人是苗永新。
我上班后,没几天苗永新就开始教我学习接生理论,原来他学过接生并很专业。当时因房子少,我们就在张经春做饭的一间小北屋里,整理了里边放着的柴草,搁上木板当床用。那时我的孩子刚6个月大,我就在院子的地上放一块草席子,让孩子在席子上自己玩。我学了10来天的时间,苗老师提出想建个妇产院专门解决妇女生孩子出现的并发症的设想。他看我学习刻苦认真,医院(医院在索镇大桥西侧)去培训学习。10月底,我回到了诊所。那时出诊看病,不管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只要有病号叫,背上保健箱就到病人家里去。
年下半年,上级号召实行计划生育。我背着保健箱逐村找妇女主任了解,谁家有怀孕的就去给她做检查,并讲计划生育的好处。我集中动员好了放环对象,医院医院妇产科张鸿艳老师来诊所给她们放置节育环,同时我也跟着学。两位老师手把手地教我,时间长了我也掌握了放环技术,后来经过惠民地区妇幼保健院单大夫(男)和张鸿艳老师给我鉴定合格,批准我独立放置节育环工作。此后我不但接生,连全公社放节育环皆由我一人负责。哪个村动员好节育对象,就通知我,一边检查孕妇一边放环。有时县卫生局也安排我到其他公社帮着放节育环,曾到耿桥、果里等。那时没有自行车,无论远近都是步行,中午带着地瓜面窝头和咸菜在炉子上烤一烤就吃。
年4月份,我和苗永新老师参加了惠民地区卫生系统模范积极分子表彰大会。会上有山东省卫生厅鲍厅长和惠民地区牛专员做了报告。会上我以《如何干接生和放环工作》为题作了典型发言。同时,大会号召惠民地区卫生系统向张翠华学习,要求各区县、公社积极培养接生放环员,把我树立成了全地区的标兵。此后我在县、公社两级会议上都作过典型发言,并出席过县、公社人民代表大会。
年,我转成了非农业户口,吃上了国库粮,孩子们才吃上了点细粮。年3月,为了照顾家庭和孩子,我借调到索镇卫生院,同年6月份,正式调入索镇卫生院工作。年,从索镇卫生院退休。(张翠华供稿)
抖音:桓台政协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