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语音,有对本文的详细解读。)
卷二十七杂证谟,鼻证,论证:
鼻为肺窍,又曰天牝,乃宗气之道,则实心肺之门户,故《经》曰:“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然其经络所至,专属阳明,自山根(两眼中间,鼻子上方的部位,相书中经常提这个部位)以上,则连太阳(经)、督脉,故此数经之病,皆能及之。若气为病,易窒塞者谓之鼽(qiu鼻子堵塞不通)。时流浊涕而或多臭气者,谓之鼻渊,又曰脑漏。或生息肉而阻塞气道者,谓之鼻齆(weng鼻道阻塞,发音不清),及有喷嚏、鼻衄、酒齄、赤鼻之类,各当辨而治之。然总之鼻病无他也,非风寒外感则内火上炎耳。外感者,治宜辛散,内热者,治宜清凉,知斯二者,则治鼻大纲尽乎是矣。
鼻证,论治:
——鼻塞证有二:凡由风寒而鼻塞者,以寒闭腠理,则经络壅塞而多鼻鼽,此证多在太阳经,宜用辛散解表自愈,如川芎散、神愈散,及麻黄、紫苏、荆芥、葱白之类皆可择用。若由火邪上炎而鼻塞者,单宜清火。火之微者,多近上焦,出自心肺,清化饮、黄芩、知母之类主之;火之甚者,多出阳明,或微兼头痛,宜竹叶石膏汤、凉膈散之类主之。若风寒兼火者,即防风通圣散之类亦可用。大都常塞者多火,暴塞者多风寒,当以此辨之。
——鼻涕多者,多由于火,故曰:“肺热甚则鼻涕出。”由此观之,则凡无故多泪及多口涎者,亦多属肝脾之火,皆其类耳。
——鼻渊证,总由太阳督脉之火,甚者上连于脑而津津不已,故又名为脑漏。此证多因酒醴肥甘,或久用热物,或火由寒郁,以致湿热上熏,津汁溶溢而下,离经腐败,有作臭者,有大臭不堪闻者,(刘)河间用防风通圣散一两,加薄荷、黄连各二钱以治之。古法有用苍耳散治之者,然以余之见,谓此炎上之火而治兼辛散,有所不宜,故多不见效。莫若(不如)但清阴火而兼以滋阴,久之自宁,此即高者抑之之法,故常以清化饮加白蒺藜五钱或一两,苍耳子二三钱。
若火之甚者,再以清凉等剂加减用之,每获全愈,或用《宣明》防风汤之意亦可。但此证一见,即宜节戒早治,久则甚难为力也。
凡鼻渊脑漏,虽为热证,然流渗既久者,即火邪已去,流亦不止,以液道不能扃(jiong关闭)固也。故新病者,多由于热;久病者,未必尽为热证,此当审察治之,若执用寒凉,未免别生他病。
其有漏泄既多,伤其髓海,则气虚于上,多见头脑隐痛及眩运不宁等证,此非补阳不可,宜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之类主之。
——鼻齆息肉,阻塞清道,虽鼻为肺窍,而其壅塞为患者,乃经络肌肉之病,此实阳明热滞留结而然。故内治之法,宜以黄白散及《千金》息肉方、雄黄散主之。
——酒齄赤鼻,多以好酒之人,湿热乘肺,熏蒸面鼻,血热而然;或以肺经素多风热,色为红黑而生齄疖者亦有之。内宜凉血清火,外宜硫黄散、白矾散之类主之。
灸迎香穴(鼻翼外缘)可治鼻塞多涕。
中医史系列~第15篇葛洪与《肘后备急方》
《红楼梦》中的中医药01
中医史68《景岳全书》01
汉江滔涛1块2块不嫌多,1百2百不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