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中医科开展“冬病夏治”已有9年,经验丰富,受到广大病友的好评,现正式启动年“三伏贴”预约。
冬病夏治又称“三伏灸”,是中医学基于《素问?四气调神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理论的一种独特疗法。
简单来说,冬病夏治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趁其在夏季病情缓解时,通过中医辨证论治,采用穴位贴敷、针刺、铺灸、药物内服等进行预防性治疗的一种方法。
年冬病夏治治疗时间
初伏:.7.17—7.26日(农历六月初五-六月十四日)共10天
中伏:.7.27—8.15日(农历六月十五-七月初五)共20天
末伏:.8.16—8.25日(七月初六-七月十五)共10天
预约时间:年7月2日—16日
预约医院门诊三楼中医科
-(上午:07:30-11:30,下午:14:00—17:30)
冬病夏治有什么好处?
“三伏”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候,阳气旺盛,此时是采用温阳药物温通阳气,驱散寒邪的最佳时机,同时穴位皮肤腠理开泄,有助于敷贴药物的充分吸收,从而达到益气温阳、散寒通络、扶正培本,增强机体抵抗力,达到冬春季节好发疾病发病概率大大降低或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有些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哪些人适合冬病夏治?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体虚反复感冒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脾胃虚弱、胃寒、胃痛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软组织损伤疾病
如颈椎病、腰腿痛、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网球肘及其他一些疼痛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妇科疾病
如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儿科疾病
如过敏性鼻炎、哮喘、咳嗽、鼻咽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亚健康状态
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免疫功能低下等。
冬季特有的疾病
如冻疮以及特别怕冷,一到冬天就四肢冰凉者。
冬病夏治禁忌症
1.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
2.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
3.孕妇;
4.体质壮实易上火之人。
贴敷后注意事项
1.贴敷时间:成人4-6小时;儿童(3岁以上)1-2小时(如果刺激过强应及早去除)。药物穴位贴敷后如有局部皮肤出现瘙痒发热,皮肤发红属正常现象,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
2.若有红肿起泡,不要戳破水泡,尽量不要包扎,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一般3-5天即可痊愈;若皮肤红肿水泡严重,需注意预防感染,医院相关科室由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穴位敷贴部位水泡的出现与否,主要与患者的体质差异及敷贴治疗时间的长短有关。临床观察发现,皮肤起泡治疗效果更好。
3.敷贴24小时内患者禁用冷水洗澡,不曝晒,敷贴的当天慎食寒凉肥甘滋腻之品。
审核:魏璜
文字:张小莉
制作:王琳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科普传播素材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
中医科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