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
“三伏贴”的功效
“三伏贴”具有温通经络、散寒助阳、调养气血、健脾和胃、鼓舞人体阳气,调节脏腑平衡的功能。在每年三伏天人体阳气最为充足的特定时间内,针对不同体质与症状采取不同穴位贴敷,从而最大程度祛除体内痼疾寒气、增强机体免疫力如果每年三伏、三九季节来我院贴伏九贴,如能坚持三年以上,可使一些宿疾得以康复!
儿童“三伏贴”的功效
儿童通过穴位贴敷药物,局部刺激,药效通过儿童稚嫩皮肤快速渗透循经,通达气机,温通经络,运行气血,大大提高了机体免疫力,免除打针吃药的痛苦和副作用。北方气候多变,空气污染严重,小儿反复感冒,咳喘,过敏性鼻炎,咽炎呈逐年上升趋势!使小儿经常打针,吃药,家长饱受困扰,而伏九贴则是您最佳的选择!如果正在患病,贴上三贴可治疗疾病;如果未患病,贴上三贴可防病,每年三伏,三九季节来我院儿科贴上三贴,如能坚持三年以上,孩子可远离感冒等疾病的困扰!
“三伏贴”的适应症、贴敷时间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等属脾胃虚寒的患者。
风湿骨病: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等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
虚寒体质亚健康症状:易感冒,体质虚弱,抵抗力低下,冬季畏寒,手脚发凉。
年“三伏贴”贴敷时间:
预贴:年7月6、7、9日(7日周六上午)
头伏:年7月17、18、19日
中伏:年7月27、28、30日(28日周六上午)
中伏加强:年8月6、7、8日
末伏:年8月16、17、18日(18日周六上午)
伏后加强:年8月27、28、29日
哪些人慎用或禁用“三伏贴”
2岁以下的婴幼儿因皮肤娇嫩不宜贴敷、孕妇、妊娠期、月经期、糖尿病慎用。
有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的患儿不宜贴敷。
对药物及胶布过敏者慎用。
严重皮肤病患者禁用,如皮肤长疱、疖以及皮肤破损,有严重湿疹者。
疾病发作期的患者禁用,如急性咽喉炎、发烧、黄痰、咯血、慢性咳喘病的急性发作期等。
“三伏贴”贴敷正常反应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三伏贴”注意事项
贴敷是一个渐渐起效的过程,即时效果不甚明显。远期疗效较好,需要坚持,三年为一个疗程。反应,不影响疗效。
贴敷期间,忌烟、酒及生冷、油腻、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贴敷前最好先洗个澡,注意保暖不要受凉,贴敷期间要保证睡眠充足。
贴敷后24小时内不要洗澡。此时洗澡,寒气侵入机体,易化痰生瘀,阻滞经络而致病痛发生。
注意保暖,贴敷患者要注意避免冷风直接吹到贴敷部位。
第一次贴敷时,成人一般保留2~6小时,儿童1~2小时。时间一到应及时揭下,切不可为了加强效果,自行延长时间。如延长贴药时间,导致皮肤过敏,影响后两次贴敷。此外,如果贴敷后局部出现小水泡,一般不需处理,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即可,切勿抓破水泡引发感染,医院就诊。
选方有别我院贴方是在传统中医经验方基础上,医院和长医院根据每年大运的变化及气候特征,对药物的配伍有适当的增减联系电话
中医儿科:-
治未病科:-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